2025-04-04来源: 艺术中国 |
带领网友打开明星们的淘宝购物车,甚至进入明星艺人们的私宅里探索一番,大家将会看到什么? 这个能满足各方好奇心和存在感的创意出自不找零(Changeless Studio)CEO及制片人沈琮翰。 6年前,由沈琮翰策划、制作的大陆首档网综节目《真相吧!花花万物》《花花万物2》系列在商业上以及播放量上大获成功,创造了垂直类网综的新形态。 其中,宝洁×《真相吧花花万物》名列“2018优酷创新平台营销案例top 10”之首。主办方在上榜理由中写道:“作为首档将消费行为综艺化的网综,内容场与电商场的紧密联动,帮助品牌更快更准地找到目标消费者。” 沈琮翰是一个崇尚“以人为本”创意理念的知名广告人,他不只是在《花花万物》系列网综节目中找到了“消费者和商家刚需的最短共情距离和实现模式”,还在《众声》(英文名:Echos)等访谈类节目,以及国内首档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中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华语综艺节目领域的先行者地位。 这两档栏目亦曾打破诸多行业纪录。例如,《众声》与优酷合作的“沃尔沃S90以《众声》见众生,新人文营销击穿精英圈层”荣获2023年度“金投赏”商业创意奖-媒体公司组铜奖;不找零公司与腾讯合作的《仅三天可⻅2-实验季》则创下2021年度同类型节目TOP3的播放纪录。 拆掉“内容场”和“电商场”之间的创意围栏 在华语创意设计和综艺节目制作领域,沈琮翰以系列颠覆性案例创造了跨界合作的新范式,其相关作品给消费端的观众和用户、生产与销售端的商家、运营与传播端的机构和平台营造了全新形态的共情点和多方共赢的服务逻辑与解决方案。 这些创意的原点,源自沈琮翰对不同消费阶段和文化过渡期用户心智与审美趋势的洞察,并沿着广告内容化、内容商业化、商业社交化的逻辑形成独特的文综节目与产品化载体。 《真相吧花花万物》(以下简称《花花万物》)就是这样一档致力于在创意和实现过程中解决各方利益关切的垂直类网综节目,有业界人士认为,该档节目的诞生“开创了华语综艺节目内容商业化的新模式”。 从《花花万物》的创意手法和展开逻辑来看,它创造了多个第一。 首先是实现了《康熙来了》海量粉丝、嘉宾群体和主持人向内地综艺市场的规模化迁移与精准聚合,这对于盘活品牌节目和知名主持人的历史资源与无形价值具有示范意义。 在沈琮翰看来,《康熙来了》一直是伴随着80、90后一起成长的经典记忆。自2004年开播到2016年停播,先后在《康熙来了》亮相的明星艺人和各类潮流达人士累计有2万余人。 2018年前后,在知名综艺人才北上打拼的潮流中,《花花万物》的横空出世把《康熙来了》积累的明星艺人资源以及海峡两岸的海量80、90后观众群体聚合到内地综艺市场。 《花花万物》第二个开创性的贡献,体现在将文综节目内容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成功探索。 2018年7月,优酷网综《花花万物》上线,节目通过剖析明星的购物账单,深度挖掘有关消费行为背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该档案节目深度“种草”的对象,就包括淘宝系电商同步上新的系列品牌,从而实现了内容与赞助之间的无缝整合,为华语娱乐行业的内容制作和商业化开辟了新的路径。 据了解,该节目开播后吸引了13位赞助商,并在首期节目“丝滑”地植入了联合冠名品牌宝洁旗下的汰渍三色洗衣球以及Aussie袋鼠发膜。同时,节目联动天猫小黑盒作为独家互动支持,一键满足观众的尝鲜欲。 《花花万物》第二季,节目而带领观众探访明星私宅,并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推出“让明星拿家中已有物品去做断舍离”的概念,从展示的物品中挑选出一件用于慈善拍卖,赋予节目在精准商业化基础上传递公益理念的精神底色。 《花花万物》的第三个创新,是把内容制作的价值链从单一的娱乐功能扩展到涵盖娱乐、商业和市场参与的多元化运营中。随着节目形态的成熟,《花花万物》从电商综艺属性,升级到了“带人”“带戏”的多元功能形态,进而演化成为明星圈粉、影视宣发的首选平台。 沈琮翰开创的这些消费行为综艺化的商家种草与赞助植入模式,被后续的诸多综艺节目大量借鉴和复制,激励了众多行业参与者一起探索内容商业化的新途径,产生了深远的行业影响力。 《众声》开创文化谈话类节目新领域 在访谈类综艺节目内容制作和形态变革方面,由不找零Changeless Studio公司推出的《蔡康咏-众声》(以下简称“众声”)等系列双明星记录式访谈节目首开”淡化主持人”角色参与的谈话类节目探索之旅。 在这档节目中,沈琮翰再次展现了他在文化类综艺节目领域的创新能力。通过精心策划的嘉宾阵容、平衡创意与商业需求以及重塑文化合作模式,沈琮翰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据了解,《众声》自开播以来,沈琮翰先后邀请到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动画电影导演新海诚、知名演员孙丽、林志玲,以及“中国摇滚乐之父”汪峰、北戴河阿那亚集团创始人和CEO马寅等重量级嘉宾。 通过与各领域杰出人物的深度对话,《众声》围绕当代人生活方式、职业选择、家庭关系以及女性成长挖掘的多元话题被多次送上热搜,曾登顶微博文化类综艺热播榜和纪录片热播榜,并在豆瓣获得了8.5的高分评价。 从市场表现和行业影响力来看,《众声》一举创造了突破3亿的全网播放量,名列2023年微博文化类综艺节目TOP1、纪录片热播榜TOP1,并荣获2023“金投赏”年度最佳内容营销铜奖,不仅体现了节目的艺术与商业价值,还重塑了文化综艺的未来方向。 《众声》给业界带来的另一个借鉴,是对知名主持人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可能性的多元化拓展。 在《众声》的协作模式中,沈琮翰作为蔡康永的长期创意合作伙伴,不仅提供了关于大陆文娱市场的独到见解,还帮助蔡康永在节目之外探索实现更多新项目的可能性。 “这种协作关系展示了沈琮翰在处理复杂利益相关方时的非凡能力,同时确保了节目制作的顺利进行并超越预期成果。”一位接近沈琮翰的同行评价说。 《仅三天可见》引领“社交实验”综艺新风尚 在《仅三天可见》第一季中,沈琮翰首创了由主持人作为“观察者”,分别与八位明星嘉宾进行为期三天的相处,并在三天后进行一场对话式的访谈模式,真实展示了Z世代的社交状态,也为节目赢得了极高的口碑与关注度。 进入《仅三天可见》第二季,沈琮翰取消了主持人的角色设置,转而由十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用三天时间来建立一段非同寻常的社交关系,观察和呈现当代人多种社交模式的真实场景。 在全新形态的节目摄制过程中,沈琮翰克服了嘉宾邀约的巨大挑战,通过独特的纪实拍摄手法、对社交实验的深度挖掘,以及对内容与商业需求的平衡,将节目打造成一档兼具公共价值与商业效应的综艺节目新样本。 当主持人“不在场”的时候,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取消了传统主持人角色,这一创新虽然增加了节目制作的复杂性,但也为节目注入了更加鲜明的真实性和实验性。”沈琮翰回顾这个创意在嘉宾团队、艺人和经纪人团队引发的质疑时说,“我们最终在讨论中达成共识,通过纪录片式拍摄手法展现嘉宾的真实互动,让艺人像普通人一样自然地融入三天的社交环境。” 实践证明,这种基于未来的社交实验类节目产生的互动效果对于同行和观众有着多个维度的参考价值。 例如,第一组嘉宾的录制过程中,两位年轻艺人初次相处时曾有明显的陌生和不安感,他们需要在三天时间内克服这种社交障碍。 沈琮翰没有干涉这种氛围,他指挥摄制团队捕捉双方由陌生到熟悉的微小互动细节,以渐变的节奏自然呈现了两位艺人的社交心态和转化过程。 这种真实感和代入感,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还确立了节目“真实、不做作”的独特定位。 在高人气嘉宾参与的一期节目中,沈琮翰团队发挥其对于细节的敏锐捕捉和对人性的洞察能力,帮助白敬亭在节目中首次展现了其深邃的内心世界,使得本期内容成为白敬亭职业生涯中唯一参与的深度访谈类节目。 《仅三天可见》播出后,来自观众的反响也呈现出社交实验类节目通过深度探索明星艺人内心世界带来的公共价值和社会效应。 “在节目中呈现的嘉宾互动过程,能够帮助观众产生真切的代入感,在身临其境般的三天内重新审视人际关系,并寻找内在的自我。”沈琮翰回顾说,这种深度社交探索不仅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也为深度访谈类节目多维呈现嘉宾之间真实内心和情感状态打开了新的空间。 如今,有更多传统综艺团队尝试制作《仅三天可见》之类的深度访谈节目,这种行业性的跨界融合丰富了综艺的表达形式,也让观众体验到了更真实、更深刻的内容。 作为“真实社交实验”类访谈节目的开创者,沈琮翰还带领公司创意、制作等团队人员制定和实施了“P-School”计划,为系统性传承创新经验、培养下一代导演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今已经培养出200余位节目导演。 2020年1月,由“P-School”项目团队创编的教材《综艺导演实训教程-入门篇》(ISBN 978-7-5043-8407-2)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成为官方认可的节目导演教材。 “创意和设计师应该像社会观察家一样,观察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行为习惯、个性需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应用到自己的新项目中。”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沈琮翰表示,以人为本地进行探索和设计,真实面对观众、客户与各方面合作伙伴的共情点和利益结合点,在创意和实现过程中解决关键问题,将是其本人和团队继续探索的方向。(文/方文) 责任编辑:王洁 |